<input id="61qay"></input>
<var id="61qay"><sup id="61qay"></sup></var>
    <var id="61qay"><output id="61qay"></output></var>

    <u id="61qay"><strong id="61qay"><source id="61qay"></source></strong></u>
    <optgroup id="61qay"></optgroup>
        <center id="61qay"></center>
      <td id="61qay"></td>
      1. <acronym id="61qay"><ruby id="61qay"></ruby></acronym>

        首頁 信用政策 陜西政策法規

        關于做好2022年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工作的通知 陜發改財金函〔2022〕291號

        日期:2022-04-12 10:38:20  來源:省信用辦 1007 人已讀

        省級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韓城市、楊凌示范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以下簡稱“雙公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鞏固全省“雙公示”工作專項治理行動成果,確保公示信息的完整性、及時性、合規性,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現就做好2022年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工作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9號)等文件精神,深入推進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工作,推動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決定信息規范填報、全面歸集、及時報送、依法公開,實現“雙公示”信息報送工作全面達標,力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二、深化“雙公示”信息源頭治理

        各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履行“雙公示”信息源單位責任,進一步完善本部門“雙公示”工作機制,壓實目標責任,強化協同配合,及時準確完整地向各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報送“雙公示”信息,同時建立規范的部門“雙公示”信息臺賬,并協同做好異議信息處理、信用修復。

        (一)完成一季度歷史數據補報。各級行政機關對本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進行全面梳理,于今年4月底之前,將本部門2019年7月1日以來產生的應報未報的全量行政許可信息以及仍在公示有效期內的行政處罰信息報送至各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二)完善信息目錄。按照“應歸盡歸、應示盡示”的原則,各級行政機關應以即將印發的《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2022年版)》為基礎,結合“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全面梳理編制本部門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事項目錄,作為“雙公示”信息歸集的依據,并根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關法律法規變化,對事項目錄及時進行調整和動態更新。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事項目錄經本部門保密審查后,在本地區本部門(單位)門戶網站予以公開,各部門的“雙公示”信息目錄也將由各級信用工作機構在本級信用門戶網站予以公開。

        (三)規范數據標準。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各級行政機關作為“雙公示”信息源頭,全面貫徹執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更新調整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公示標準的通知》(發改辦財金〔2018〕790號)要求,避免錯項、漏項,按該標準采集、保存、報送信息,從源頭形成高質量的“雙公示”信息。

        (四)優化信息報送方式。有業務系統的信息源單位原則上以系統互聯,自動報送為主,嚴格對標國家“雙公示”信息歸集標準,信息字段不全的或格式不符的,要對現有業務系統進行改造,實現信息自動報送。暫無業務系統或不具備系統互連條件的,要根據部門實際,明確信息報送責任人和內部歸集流程,及時合規歸集和報送信息。

        (五)確保上報數據的及時性。各級行政機關應嚴格執行“雙公示”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制度,及時將信息上傳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

        (六)健全“雙公示”工作臺賬。各級信息源單位要建立臺賬制度,每月底對本單位“雙公示”信息的報送情況進行自查,督促協調未報送信息的業務處(科)室及時上報信息,當月未產生“雙公示”信息的,聯絡員應在下月5日前在?。ㄊ校┢脚_中提交行政許可或行政處罰信息零報送確認。

        三、強化信息質量過程控制

        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和公共信用信息機構要深刻領會政策要求,準確把握標準規范,建立完善數據質量控制系統和數據校驗機制,提供優質高效的技術服務,做好信息報送全過程質量控制和信息公示、異議信息處理、信用修復。

        (七)完善質量控制系統。按照國家信用門戶網站一體化建設要求,依托“信用中國”網站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建設數據質量控制系統和數據校驗機制,對各數據源單位報送的不合規和重復數據進行嚴格核查與攔截,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八)規范信息公示。一是明確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在報送相關信息時應注明處罰的嚴重程度,明確行政處罰信息的公示期限。行政處罰信息自處罰決定作出之日起,在信用門戶網站的一般公示期限為一年,涉及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為三年。公示期限屆滿的,應不再對外公示。二是對法人和其他組織與自然人進行區別公示。凡涉及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所有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開的信息外,要全部歸集、全部公示,確保公示信息準確、合法、無遺漏。凡涉及自然人的行政處罰信息,現階段只歸集數據,暫緩公示。三是重視異議信息和信用修復信息的公示工作。各市(區)要高度重視行政處罰信息的信用修復工作及信用信息異議處理工作,在本級門戶網站中對于已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及時撤銷相關信息,對于仍處于異議期的異議信息要及時屏蔽。

        (九)做好日常技術服務。一是指導信息源單位做好信息填報工作,根據信息源單位實際需要開展業務培訓,從源頭提升信息質量。二是督促、提醒信息源單位及時上報歸集信息,及時反饋錯誤信息,盡可能壓縮信息流轉時間,盡快實現遲報率清零。三是嚴格執行相關政策規定,及時處理異議信息,切實保護信息主體權益。四是依法規范開展信用修復,廣泛開展信用修復政策法規宣傳,提供優質貼心的信用修復咨詢,探索快捷便利的方法流程,鼓勵信用主體積極進行信用修復。

        四、切實做好權益保護

        (十)加大信息安全保障。各級公共信用信息機構應當建立完備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強化信息安全技術保障,對第三方開發運維服務進行信息安全評估,與工作人員簽署信息安全保密協議,提升信息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處置能力。嚴肅查處非法獲取、傳播、泄露、出售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

        (十一)積極開展信用修復。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同級信用網站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意識,落實政策規定,明確專人負責,嚴禁違規下線公示期限未滿或未經修復的行政處罰信息,并配合“信用中國”網站做好相關工作。

        (十二)規范開展異議處理。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作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對公示信息負有主體責任。行政相對人認為“雙公示”信息存在錯誤、遺漏、超期公示等情況的,可依法依規向公示網站提出異議申請。公示網站應逐級對公示信息進行核查,并與作出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進行核實,依照核查與核實結果維持、修改或撤下公示信息。同時,行政處罰行為被行政機關撤銷或者被復議機關決定撤銷、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應及時告知公示網站,公示網站應當自收到該告知之日撤下相關公示信息。

        五、加大督導檢查

        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切實履行統籌協調責任,研究制定“雙公示”工作的管理辦法,指導規范、督導檢查相關部門歸集、管理、共享和公示相關信息,優化業務流程,理順歸集路徑,制定公示規范,暢通公開渠道。

        (十三)組織開展工作培訓。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每季度至少組織召開一次“雙公示”工作培訓會,重點解讀相關政策,宣貫信息歸集公示標準,信用修復操作流程規范,信息歸集填報流程、注意事項及常見問題處理辦法等內容,提高政策知曉率,信息填報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

        (十四)完善督導管理制度。一是進一步完善通報制度。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持續通報各市(區)、各部門“雙公示”信息報送情況,對存在突出問題的市(區)和部門,下一步將加大督導力度,督促限期整改。各市(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領導小組)要加大對各縣區各部門“雙公示”信息報送情況的監督考核,建立通報考核機制,對于遲報、瞞報問題較為嚴重的部門或縣區可采取通報或約談等措施。二是進一步完善約談制度。對被連續通報批評3次及以上的市(區)和部門,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將報請省政府對有關市(區)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進行約談。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落實不力情節嚴重或造成不良影響的,進行嚴肅問責。三是拓展督導評估結果應用。將通報批評約談問責結合,建立部門工作檔案,作為考核考評、政務誠信評價、信用建設示范區創建考評的重要指標。

        (十五)開展實地督導評估檢查。 各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要定期開展實地檢查。要將線上評估與實地核查相結合,從“雙公示”目錄編制、臺賬核查、公示情況、數據質量、異議處理、信用修復等多個方面對被抽查單位“雙公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檢查,查找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領域,督促整改落實,持續提升全省“雙公示”工作水平。

        (十六)開展“雙公示”信息報送評優工作。貫徹落實《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開展“雙公示”信息報送評優工作,對在“雙公示”信息報送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陜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聯席會議辦公室(代章)

        2022年3月30日


        国产视频一级特黄片